10月19日,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我院本科毕生撰写的论文《“电子钱包”让人花钱更多👷🏽♂️?——手机支付的心理账户效应》被选为《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度优秀论文。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期刊,每年从期刊发表的370多篇论文中,考虑下载量⬅️、引文量和论文质量由编委会分别评选出3篇年度优秀论文🥎,并在第二年的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开幕式上颁奖,被看作我国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荣誉。
本文第一作者张美萱同学为我院心理学系2013级本科生,由其和张涵(心理)🕺🏿、田奕真(心理)、杨鹿野(经济)4名同学组成的研究小组✊🏽,于2015年获批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心理账户对大学生微信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该项目的成果曾获得2016年尊龙凯时平台“冯如杯”竞赛二等级。随后👩🏿🔧,4位同学又对研究进行了补充实验,并将成果形成论文🚒、反复修改,最终发表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第4期上。论文发表后,受到有关研究者的大量关注,目前该文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已达1500多次,第一作者张美萱和通讯作者吴瑞林老师还多次收到询问实验细节和索要模拟程序的邮件。
论文报告了使用计算机程序对114名被试进行了三项模拟购物实验🧙🏻♀️,发现:(1)手机支付组被试的商品消费次数和金额都显著高于现金支付组被试;(2)手机支付时被试不会对大金额的消费进行控制,对大钱和小钱的花费不存在显著差异;(3)手机支付的意外收入组被试消费次数和金额显著高于常规收入组被试😒,且更多用于享乐型消费4️⃣。研究结果对于验证手机支付是否花钱更多、以及探讨心理账户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参考价值🆎。
(王远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