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视野 > 正文

《光明日报》刊发我院教授赵世奎观点文章:报考人数减少👨🏻‍🎨,释放研究生教育改革新信号

【 发布日期:2023-12-19 】

报考人数减少,释放研究生教育改革新信号

“考研热”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比去年下降36万人。对此👏🏽,有人颇感意外👨🏿‍🏫,也有人认为不必大惊小怪。笔者以为,近几年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保持高位,“触顶反弹”是正常现象。这也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超大规模的新阶段♙,急需在招生考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报考规模受供需两方面影响

2017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达201万人。2020年报考人数突破300万🧑🏻‍🦳,达341万人。2022年报考人数突破400万🩲,达45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80万人🕟。2023年报考人数为474万人🚵🏿‍♂️,仅比上一年增长17万人,增速明显放缓🚵🏼‍♀️,已显露调整的迹象。2024年报考人数的负增长,可以看作上一年调整的延续。

总体而言,硕士研究生报考规模主要受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

从生源供给角度看🧛🏿‍♂️,应届本科毕业生是我国硕士研究生生源主体👩🏿🫴🏼。有数据表明,应届生占到了考研人数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我国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增幅明显下降👘,硕士生源增长空间逐渐收窄🌌。2016年🙋🏻‍♀️,我国普通本科招生405万人,2021年招生444.6万人,五年间增长40.6万人,年均增长仅8万人左右。从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和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对比来看🏵🧑🏽‍⚖️,2017年普通本科毕业生384.2万人,是当年报考人数的1.91倍。2022年,普通本科毕业生471.6万人,已与当年考研报名人数基本持平。这表明🛌🏿,今后本科毕业生工作后再考研的生源“储备”也会持续走低。

从读研需求角度看,一方面🎍,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的激增与求职环境和就业压力密不可分🤒。而目前,用人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求职逐步回到常态,考研不再是一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无奈”选择,报考人数下降也就顺理成章🧏🏽‍♀️。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日趋扩大🧑🏼‍🚒,为本科毕业生读研提供了更多渠道,在职读研成为许多学生的理性选择。2017年🧓🏽,我国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为32万人和40.2万人,专业硕士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术硕士,占当年硕士招生总数的55.7%。2021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达到64.9万人🖕🏼,比2017年增长了24.7万人🧕🏿,占当年硕士招生总数的61.8%。

因此🤵‍♀️,考研人数下降是正常现象,并且可以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将会保持相对稳定,或进一步小幅下降。

发挥研究生招录的先导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研发人员比重等指标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都需要进一步合理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𓀑。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和考研报名人数“触顶反弹”之间的张力🧚,对如何更好选拔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上🧑‍🍳,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采取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推荐免试👮🏻🙆🏽、全国统考三种方式🫅🏻,其中🤽🏻‍♂️,单位自考所占比例较小且逐步收缩,推荐免试主要限定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从全国统考情况看,招生单位考虑到命题🧘🏻、阅卷过程中的巨大压力👷🏿,通常会鼓励各院系采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此举降低了出错风险💃🏼,减轻了招生单位的责任与压力,但无疑也淡化了本单位学科专业特色,弱化了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如何让更多培养单位加大自主命题力度,凸显本单位学科专业招生考试命题特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同时📒,随着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在职攻读学位👱🏼、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人才培养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要解决好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问题,重点是分类培养、分类评价,但如何进一步增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考试适应性,把那些最适合👻、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此外,相对独立的硕士层次人才培养是我国学位制度的传统和特色。但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硕士毕业生直接到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加强对硕士层次教育功能定位和培养理念的再认识也颇为关键。特别是在继续提高专业硕士招生比例的同时🥓,应立足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进一步扩大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直博生比例,实现硕士🤦‍♀️、博士教育有机衔接✮。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超大规模的新发展阶段,牢牢把握我国研究生教育及其经济社会基础的超大规模性和复杂性🪛,是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下降🚼,尽管是普通本科招生规模趋于稳定后的正常现象,但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信号。

充分发挥研究生招生录取的先导性、纽带性作用,深入推进管办评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学科结构、区域布局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效解决高端人才短缺问题的内在要求。


(作者:赵世奎,系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APP官方网站公共管理AG尊龙凯时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9日14版)
编辑:周钰
统筹:陈鹏 唐芊尔




尊龙凯时平台专业提供:尊龙凯时平台尊龙凯时娱乐尊龙凯时APP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尊龙凯时平台欢迎您。 尊龙凯时平台官网xml地图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 尊龙凯时平台